根据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,2020全国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调研报告,其中提到消费者对培训机构信息获取来源有61%的消费者是通过“朋友介绍”获取了机构相关信息,我们机构传统纸质传单方式仅11%。报告数据显示选择体育培训的学生年龄集中在6-12岁,占比达97%,低于该年龄段的人数仅站3%,而学员上初中(13岁)之后,基本都放弃了继续进行体育运动训练。所以对于培训机构来说于其将大部分营销预算放在新学员招生上,不如换个角度,深度挖掘老学员家长的朋友圈社交群,让老学员家长主动帮机构宣传,转介绍,同时延长在学学员的培训周期。
但是,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:家长看不到、感知不到孩子的训练效果,为什么要持续付费学习,给机构转介绍?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招生抢夺战中,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训练效果,将我们的教学和服务外化,因此,外化就成了让家长买单的关键点。
首先我们需要清楚一点,体育训练不是一个标准化产品,构成课程价值的关键要素(如:教练、训练内容、家长服务等),也不能通过标准化的形式展示出来。它和家长以往接触的文化课教育培训不同,所以一个没有接触过体育培训的家长,很难对课程价值产生价值认知,如果家长对他付出的金钱时间和孩子得到的不成正比,自然续费也好转介绍也好,要困难许多。
举个例子:
你告诉家长教练的背景和经历,虽然这些因素会先入为主的影响家长的判断,但实际上家长并不能马上想象出来教练能力到底怎么样,除非孩子上过这个教练的课。
想要提升家长对于课程价值的感知,最佳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上体验课直观感受,次之是让他感受其他孩子的训练效果。
除此之外,教学效果外化还有2个重要作用:
1.提高学员的续费率,单个学员的终身收益被拉高;
2.提高家长的认同感,通过转介绍带来更多新流量,生生不息;
这两点可以说是支撑一家机构能够活下去并稳定增长的核心武器,一边降低了获客成本,一边提高了学员的终身价值,事半功倍。
除了课程价值需要效果外化具象表达外,还有两对关键因素决定了效果效果外化的重要性。
1)用户和客户的分离
用户和客户的分离不仅仅指上课的人和付费的人不是一个,更重要的是上课的人和下决定的人是不是同一个。
对于小年龄段的孩子而言,父母对于孩子是否报名有很大的决策权,这是完全的用户和客户分离。孩子小没有判断能力,能否孩子训练的过程和结果外化出来,并高效的传递给父母,会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父母的最终决策。
初中、高中的孩子往往会报中高考相关或者特别感兴趣的课程,孩子就有很大的决策权,父母的决策作用会相对降低。
2)教学效果不能量化或被家长直观感受
传统应试科目的学习效果是可以直接量化,并进行前后对比的,考试成绩提高了就是提高了、没提高就没提高。
但在体育教育中,孩子有没有学会、学的怎么样,很难直接量化和被感知到。尤其是很多家长对于体育的了解并不多,孩子学习怎么样也没有具体的认知,教学效果外化就扮演重要沟通桥梁的作用。
教学效果外化的就是我们承诺给家长想要的效果,其实就是家长期望的满足。
需求是因,期望是果。需求是目标和问题,期望是家长针对需求提出的要求或解决方案。
举个例子:
家长想让孩子学习篮球
一般人看到的,是家长的解决方案:我要让孩子学篮球。
深入一点看到的,是家长的要求:要让孩子多锻炼。
而这都是用户的期望,再进一步看到的才是需求:我的孩子比同龄人个子矮(障碍,或者常说的痛点),我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长高(目标),目标和障碍组成了用户的需求。
光有需求,用户不一定下决心解决,所以必须有一个催促用户寻找解决方案的动机:孩子正在长高的关键期,如果不抓住,以后就很难突破。
总结下来就是:
1.期望不是需求的开始,而是障碍+目标产生的结果;
2.目标+障碍+动机才可能构成强需求,课程只要解决其中之一,都有可能满足家长的期望,解决的越多,家长越容易付费。
我们在给家长承诺效果时,可以直接承诺解决家长的期望,可以承诺解决家长全部或部分需求。
· 直接解决用户期望的,是直接的效果;
· 直接解决用户需求的,是间接的效果;
教学效果外化要做的,就是让让家长真切感知到看不见摸不着的效果。
效果的达成其实是输入——理解——输出的过程,常见的外化手段有以下3种:现场表演、展示结果、让孩子上瘾,总结起来就是:应用、悬挂和吸引。
1)应 用
常见的应用手段有两种:
① 创造应用场景,让孩子大展身手
比如随堂PK、技能测试、阶段性测试、竞技比赛等。
很多机构都是这样做的:每周进行一次随堂PK;每期课程结束后进行技能测试或体能此时,每年举行一次学员间的比赛。
这就如同学校里的:随堂测—期中考试—期末考试,孩子被安排的明明白白,这也是教学效果外化最有用的方式。
② 将学习场景应用到生活场景中
比如孩子以前不会打篮球,通过在机构一段时间的训练,参加了学校的篮球校队,成为主力等。
2)悬 挂
悬挂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外化方式,就是把孩子在正常训练过程中上产生的数据展示出来,让孩子或者家长安心。大概也有两种:
①结果式悬挂
孩子从学校拿回家的成绩单,成绩单上有分数、名词和老师评语,家长只需要一张成绩单就对结果一目了然。在体育教育里,就是各种各样的测试报告。
②象征式悬挂
孩子拿回家的奖状、证书,奖状上没有分数,甚至可能只有一个“优秀学生”或者“三好学生”的象征性称谓,但至少让家长知道了孩子有在学校乖乖听话好好学习,也就够了。对应的,就是各机构中的勋章、证书等。
需要注意的是,悬挂式外化常常是和输出行为密切关联的,很少独立存在,比如体测之后的满分报告,比赛之后的获奖证书等。
3)吸 引
我们以游戏为例,应用是让用户血战一局,拿“五杀”;悬挂则是告诉大家,用户的等级是“王者”,胜率是90%;吸引则是满足用户在游戏中的成就感,虽然战绩不佳,但仍然天天哭天抢地要玩。
一个找不到任何成就感的游戏,是没有人能一直玩下去的。同样,没有成就感的训练,也是很难坚持下去的,能让孩子天天喊着闹着要上课,甚至表现出上瘾的,一定是让孩子有成就感的。
机构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孩子“上瘾”,在这里推荐一种比较好的方法,就是等级测试,要知道,孩子是不会对训练本身“上瘾”的,而是对等级提升带来的成就感“上瘾”。
关于教学效果外化暂时就分享这么多,在文章之外,我们还准备了一节直播,深入剖析机构教学效果外化的基础逻辑和实现方法,添加捧杯客服微信免费给您讲解演示,凭此文章截图可以兑换200员优惠卷。
http://www.nymgy.com/